湖北气象微信
湖北天气微博
e天气安卓版
e天气ios版

公众中心:打造全媒体矩阵 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十三五期间,公众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强化服务意识,普及气象知识,弘扬气象文化,全面提升公众气象服务能力、气象宣传科普能力和气象预警发布能力,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打造服务品牌,全力做好让公众满意的气象服务。

   一、打造全媒体矩阵,公众气象服务形成新格局

    强化服务意识,全媒体全方位开展气象服务。十三五期间,湖北气象不断拓展服务阵地,打造全媒体公众服务矩阵,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头条号、企鹅号、长江云等客户端开展气象服务。今年以来,“湖北天气”抖音开展业务化运行,新增入驻“人民号”客户端;气象主播入驻快手直播平台,并开展多期直播,每期视频阅读量已达3万次以上;《听,湖北天气》音频节目上线喜马拉雅平台;开通Bilibili网站账号,策划上线了科普系列视频 。

强化过程服务,推出高影响力服务产品。针对重要天气过程,通过全媒体渠道策划推出音视频、图文、动画、直播等形式多样的服务产品,力争每个过程有亮点,每个产品有特点。每年近500期原创服务产品阅读量达10万+。5月5日利用雷电产品推出“湖北12小时14万次闪电”话题科普产品,登上了微博热搜,视频网络点击量达到35万,相关话题量阅读量超过3800万,澎湃新闻、新京报、凤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等多家媒体关注并转发。利用气象大数据分析推出“湖北的夏天来得越来越早”科普推文,受到广泛关注和转发。6月12日《武汉迎来梅雨期首场大暴雨 8000多次闪电点亮夜空》高清图集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共同关注》采用播出;6月26日湖北天气微博先后发布的3条武汉暴雨视频和一组图集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编辑引用。

强化需求牵引,推出个性化服务产品。根据公众个性化需求,策划推出四季赏花、吃虾预报、观星赏月、温泉滑雪、夜游指数等热点特色产品。20183月我们在各大网络媒体首次对社会公众发布武汉樱花花期预报图文资讯产品,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单条微博阅读量近百万,刷屏各大网站和新媒体传播平台,先后被湖北省政府网、武汉市政府网、人民政协网、新华网、央视网、网易、新浪等近百家网站转载;被各级政府、气象、旅游、交通等部门政务微博关注并转发,辐射全国范围;在多家湖北及武汉电视频道黄金时间以新闻形式播出;湖北及武汉主流报纸及其新媒体全部进行了报道;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目前,湖北气象新媒体订阅用户近70万,全年服务公众超2亿人次,月均阅读量超2000万人次。官方微信订阅用户16万,湖北天气官方微博多次荣获“湖北十佳政务微博”称号,湖北气象全媒体传播力持续提升。

加强联合创新,积极拓展服务效益

在省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自2019年起启动了湖北“寻找避暑旅游目的地”活动,今年,在疫情和汛情的夹击下,我们联合新浪湖北、湖北东方航空传媒有限公司、农村新报等单位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气象局共同指下开展第二届湖北“寻找避暑旅游目的地”活动。通过气象大数据,综合评价湖北省优质气候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发掘了一批消夏纳凉、旅游休闲、度假养生的高质量避暑旅游目的地,为公众夏季出行提供参考。

通过探索旅游+气象的模式成功助力地方旅游业产业升级,带动地方经济新发展。例如:2019年恩施绿野仙踪旅游景区获评后,有多家公司积极与景区联系,洽谈2020年高山森林康养避暑项目的投资合作;宜昌百里荒度假区盛夏期间避暑旅游游客量以及总收入,同比上一年均增长了近50%;京山绿林山景区,不仅暑期游客量增长明显,并且秋冬季节老年团游客量也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今年避暑旅游活动也为助推旅游产业复工复产,加快推动全省旅游业复苏贡献了力量。

今年疫情期间,我们还与中国天气网联合开展特色旅游扶贫公益推介项目,全省有14家景区参与;与中国气象报联合开展气象助力湖北带货专场2期;联合各地市策划扶贫带货活动在微信平台推广2期;气象主播入驻快手直播平台,开展了省内旅游景点推介和直播带货助力湖北活动3场。通过联合创新,为湖北经济重振贡献气象力量。

    二、强化预警发布,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完成并正式投入应用。省突系统纵向依托气象局业务内网,实现了“集中部署,三级应用”使用模式,横向依托电子政务外网,连接应急、水利、地震、交通等各类预警发布责任单位,接入短信、网站、“两微一端”、大屏大喇叭、传真等多手段发布渠道,面向全省提供权威、统一的三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系统于2019年10月正式业务化运行,目前共接入相关部门52家,加强了水利、环保、农业、国土、测绘、交通、旅游、民政等部门的数据和防灾减灾数据的应用,实现了部分单位信息共享应用,已初步具有数据综合显示分析、超阈值自动报警、预警服务信息发布、预警设施监控、服务信息监控等功能。系统运行稳定,业务化以来共发布预警信息及相关通知17000余条,发布12379短信2300万余条,并通过微信、微博、APP、网站等发布渠道广泛传播。

今年7月18日,鹤峰暴雨,三小时猛将110毫米,当地气象部门通过省突系统连续发布两条暴雨红色预警,走马镇李桥村气象信息员(村干部)收到预警后,提高警惕,加强巡堤,发现有漫堤现象,于半夜1点挨家挨户紧急撤离了该村精准扶贫安置点数十人,成功避险,有效发挥了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多措并举,推动气象科普新发展

工作社会化,提升气象科普影响力中心积极探索“科普+气象”的合作方式,推动气象科普传播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与各级科协机构紧密沟通、联系和交流,加入洪山地区科普展教联盟等为气象科普社会化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积极参与省科技厅、省科协等单位在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段和节点牵头组织开展的大型科普宣传活动,连续多年获得“优秀活动单位”荣誉;积极组织开展科普“六进”活动,推出“湖北气象科普公益课”,打造“江城科普快车气象号”,录制气象科普云课堂,通过合作和融入推动气象科普社会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

活动品牌化,彰显气象科普知名度十三五期间,我们策划打造“气象科普荆楚行特色品牌活动,先后走进武汉小学、光谷二小、南望山小学等30多所中小学,十堰、襄阳、随州、恩施、荆州等地的20多个乡镇,狮子山街、卓刀泉街银海雅苑10多个社区,女子劳教所、聋哑学校、未成年人管教所等特殊场所,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股“气象热”。活动期间,我们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联合预报服务专家,通过讲解、分析、互动、体验等方式,图文并茂地展示气象科普和气象灾害防护措施等知识,增强了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了自救互救的能力。每场活动都有百人以上参加,现场气氛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气象科学传播效果。

通过活动培养和锻炼出一支“气象科普大使团队连续五年参加全省科普讲解大赛获得一等奖,并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其中一人获评“全国十佳科普使者”,并入选“荆楚科普讲堂”十人专家团之一。通过打造品牌活动,培养了品牌团队,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气象科普工作水平,增强气象科普知名度。

平台多元化,提高气象科普覆盖面。十三五期间,我们努力推动多元化平台建设,一是夯实传统气象科普宣传阵地。湖北气象科普馆、气象影视演播室、天气预报会商平台、科普文化长廊等科普宣传阵地免费对外开放,每年接待各类参观者4000余人。同时,打造气象科普传播新媒体综合平台。利用天气预报节目、湖北气象网、湖北气象关官方微博、微信、抖音、湖北天气APP,定期策划推出形式多样的系列科普产品,打造气象科普业务化。移动气象科普车和移动气象科普展品,实现了移动小型科普馆的功能,挂图、音频、视频、模型、互动展台等科普设施一应俱全,更加方便在边远地区开展科普活动。

作品系列化,促进气象科普持续性。十三五期间,我们持续开展气象科普创作工作。策划制作“图说气象”专题科普图解,将深奥的科学问题用清晰、准确的图形和图像来解读,系列图说产品在湖北气象门户网站及各类新媒体发布,收到较好的科普宣传效果。编写出版《成语中的气象知识》、《谚语中的气象科学》、《诗词中的气象情怀》、《战争中的气象因素》等气象科普系列丛书,多部作品在全国及全省科普作品大赛获奖。精心制作系列气象科普视频,视频《应对气候变化--湖北与世界同行》被第三届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组委会评为HCCFF长片银奖。视频《我与宪法的一生》被中国气象局法规司评为全国气象部门“我与宪法”微视频作品大赛一等奖。今年推出的《风味节气》微视频一经推出也受到网友广泛关注和好评。通过制作推出系列产品有效促进气象科普工作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