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气象微信
湖北天气微博
e天气安卓版
e天气ios版

镜头中的人生轨迹

最早接触相机,是1980年参加工作后。那时,我在小学毕业班教语文兼班主任,每年来给学生拍毕业照的黄师傅拿着120海鸥相机,我常常会抢来相机挂到脖子上装装样子。后来,我花了80块钱买了一个二手傻瓜相机,胶壳的,只能拍出来黑白照片。

后来,我调动工作到湖北绿葱坡气象站。那是一个海拔1800多米、冬季时间很长的艰苦台站。恰恰,这里的冬季很迷人,皑皑白雪、云蒸霞蔚、美轮美奂,要是有一部彩色相机就好了,我心想。

后来,我配置了海鸥DF-1单反相机,黑白和彩色胶片兼用。除了上班、睡觉,我与单反形影不离。冰天雪地观测的同事、山腰挥锄备冬的农民、风雪中维护交通的警察等与气象因素有关的瞬间,定格在我的指尖,成为中国气象报及地方媒体的“抢手货”。就这样,不到十年,我被当地政府领导及群众称作“穿行在云雾中的摄影记者”,还作为优秀通讯员代表到《恩施日报》五十周年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1996年8月25日,我接到工作调令函,要求我三天内办好工作移交后到恩施州气象局报到。报到后,第一个任务是用镜头聚焦恩施州八个县(市) 气象局的站容站貌,参加恩施州委宣传部组织的大型影展比赛活动。结果,恩施州气象局获得全州第三名。而这次工作调动,还得从我拍的那组新闻图片《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湖北巴东枣子坪一门高炮一次免损585万元》说起。

之前,我回到家乡枣子坪,领导见我后,直夸气象部门的“三七”高炮打冰雹得力,说一次防雹作业减损500多万元。当时的我,听到这个数字很震惊,说:“书记,你再说一遍,减损多少?”他说:“585万元,你不信?我算给你听听……”我拿着书记写的减损清单,转身就到防雹增雨作业点去了。到了作业点,一个叫田大钊的炮手告诉我,枣子坪地形特殊,是一个冰雹窝子,一不小心就颗粒无收。田大钊说,这次像打仗一样把炮管对着黑压压的锅盖云(冰雹云),化雹为雨。周围看热闹的老百姓激动地把家里的鸡蛋、腊蹄子用背篓背上山头,说是敬神来了。农民把炮手当成神,说炮手们是“懂天神”。我用一组新闻图片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气象服务农村农业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引起了恩施州气象局领导对我的特别关注。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彩色胶片的鼎盛时期,也是我摄影的高产期。我慢慢搁置了海鸥DF-1、凤凰DC303K单反相机,增添了佳能EOS30眼控对焦胶片单反相机,抓拍新闻堪称一绝。

新世纪的到来带来了数码时代,也是互联网+读图的时代,图片有语言。我购置了佳能5D系列专业数码单反,曾经辗转200多公里去冲洗照片、历时五六天邮寄投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摄影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走遍恩施的山山水水,一组组摄影作品在气象部门、摄影界屡屡获奖。

自1998年我的摄影作品 《现代爸爸》 获中国气象报摄影大赛三等奖后,我先后在全国近百家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表各类新闻作品两千余篇(幅)。

转眼,无人机摄影的时代到来,我也有了无人机装备。拿到无人机不到两个月,《白雪映衬下的恩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站》这幅摄影作品就获得全国气象新闻第九届摄影比赛二等奖。我航拍的组图《山巅上的雷达站》相继在人民网、《湖北日报》《中国气象报》等媒体的重要位置推出,不到三天时间,被新华网、凤凰资讯、中国青年网等近百家媒体转载。

图片有色彩、有重量,不仅可以丰富人生,还可以记录时代。这才是摄影的快乐所在。(作者:恩施州气象局 张洪刚 责任编辑: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