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气象微信
湖北天气微博
e天气安卓版
e天气ios版

家乡“双抢”的那抹记忆

    我的家乡在湖南常德的一个小山村,古称武陵,《桃花源记》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而家乡祖辈都以水稻种植为业,“耕读传家”是每个家庭的信仰。上一辈以及我这一辈从农村出来的人,内心深处应该或多或少都存留着一份关于“双抢”记忆。
    “双抢”顾名思义,是抢收早稻、抢播晚稻。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生活越来越红火,随着农事活动的机械化和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双抢”的压力也相对减轻了不少,对于很多选择外出求学、工作的年轻一辈来说,“双抢”的记忆越来越淡。
    听父辈介绍,最初的“双抢”比较原始,插秧割稻都靠人、耕田拉车都靠牛,大人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下田干活,小孩则在家晒谷、赶鸡、做饭。午饭后是最闲适的一小段时光,男人们坐在树下乘凉、唠嗑、抽烟,女人们则选择小憩一会,孩子们便相约三五成群下河洗澡。夏天的午后,暴风雨总是说来就来,这时每个人都会停下手中所做的一切,全力奔向自家禾场,简单分工便各司其职,迅速将已然摊晒开的稻谷收拢起来,如果赶在暴风雨下来之前收好,大家就会长舒一口气,如若动作稍慢或老天变脸快一点,稻谷就免不了尝几滴老天爷的“泪水”,这时候女人们就会忍不住抱怨上几句。暴风雨来也快、去也快,云收雨歇,当天气放晴,大家就又手忙脚乱地重新将稻谷摊晒。白天劳作一天,晚饭一般都由家里的女主人来做上一顿稍显丰盛的晚饭,为了补充白天透支的体力,男人的碗里总会卧着一两个荷包蛋,那是一份来自妻子最朴实的爱。
    后来,耕田不用牛了,各家都有了柴油机,耕田、脱粒、抽水全靠它,抛秧和撒播技术发明,大家再也不用弯着腰一棵棵秧苗往田里插,相比于过去,体力上的负担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减轻。再后来,收割机进入了农村,打谷机、脱粒机正式宣布退役,收割机割得又快又好,在水稻成熟前做好钾肥投施管理,避免倒伏,过去三五个男劳力要割三天的田块,收割机只需要不到一小时就搞定了,剩下的工作只需要将稻谷运回自家禾场摊晒即可,这时各家小孩子都已长大,在暑假总是活跃在田间地头,俨然成了“双抢”的主力军,稍懂事一点的孩子都会抢着帮父母干这干那。
    越来越好的土地政策加上袁隆平超级杂交稻以及稻虾、稻蟹、稻鱼等新型综合种养模式的问世,农民收入一翻再翻,日子越过越红火,土地流转的种粮大户完全实现了从插播、打药、施肥到收割的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未流转的土地也大多选择了种植一季稻,产量不低人不累,农村“双抢”的概念越来越淡,在最热的天气终于不用太玩命操劳。往后,孩童时代 家乡的“双抢”光景,以后可能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作者:荆州市气象局 邓超 责任编辑: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