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气象微信
湖北天气微博
e天气安卓版
e天气ios版

好雨润荆楚 滴滴述发展

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黄梅县气象局退休职工朱杰自豪地说,这是与祖国改革开放发展一路同行的40年。从1978年起,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惠及气象事业的方方面面,回顾基层气象岗位上40多年的工作经历,朱杰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湖北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巨大变化。40年来,湖北气象人“打”下来的及时雨,滋润了干涸的大地,一滴一滴,都仿佛在讲述着发展的故事。

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开局之年,万事百废待兴,湖北的人影事业刚刚起步。那一年,长江中下游春旱夏旱接踵而至,农户们眼看着地里的庄稼遭了央,也只能瞪着龟裂的土地干着急。听说有的县开展了人工增雨,刚到黄梅县局参加工作第二年的朱杰,立刻动身去“取经”,又省里买回了材料没有图纸,他就和几个同事拿着尺子量,自己研究设计出了发射土火箭的样子;没有底座,他就找人用钢管焊了一个三脚架弹药珍贵,不容浪费,大家伙一遍又一遍检查、改造,才小心翼翼的拿去试验。“当时条件真是艰苦,“土火箭”还没有统一规格,都是回来自己组装设计,所以各式各样的都有不好瞄准、弹药打的距离,有时会卡在炮筒里自己炸膛,胆子小的人根本不敢靠近”朱杰回忆道。可就是这黄梅县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人工增雨作业,就让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只听到一阵炮声响后,雨就开始哗哗下,听说是人工增雨,大家都觉得气象部门的这个“炮”真是神了

随着人影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规范,到了2000年,黄梅县人工增雨装备再也不是三脚架“土火箭”,而是换成了双管高炮。湖北省气象局又通过统一培训,教会了大家增雨装备的使用和简单维修方法使得安全系数大大增加,朱杰他们出去增雨作业时,底气足了很多。那一年,黄梅县的旱情从春末就露出了苗头,夏季更是一场透雨都没有,许多池塘见底龟裂,地势稍高的村子连基本的饮水都出现了困难8月朱杰和同事们通过研究天气形势发展,抓住有利时机,成功实施增雨作业,作业区域半小时出现48毫米降水让大家乐开了花。紧接着,他们又乘胜追击,转战其他乡镇一场又一场的及时雨解了当地的燃眉之急,乡亲们送来的锦旗挂了满满一墙。时任黄冈市常委万育青和黄梅县县委书记刘树生来到现场慰问了作业点的工作人员,对增雨作业效果赞不绝口。

2010年,湖北人工增雨技术手段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来那套沉重的增雨作业设备静静待在角落里落了灰高炮换成了火箭弹,出去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时也不需要五六个人同时操作,两三人就完成一次增雨作业。那年夏天,黄梅县迟迟没下雨,孔垄、蔡山、新开等多个棉产区,本该开花的棉花因为缺少水分,灾情严重。县气象局调查了旱情后,立即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并请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请示很快得到批复,县政府要求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积极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朱杰和同事们立马带着先进的增雨设备出发,增雨作业效果再一次获得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和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

“户外增雨作业,难的环节是什么”面对笔者提问,朱杰认真思考后摇了摇头回答:“是守。”实施增雨作业,必须等空中云层的厚度水汽含量都达到作业条件每次拉着设备出去都必须望天上云,有时水库边有时在山脚下、有时在深深的草丛里......蚊虫叮咬都是小事,有时还会出现蛇。7、80八十年代,基层条件有限,看不卫星云图,没有移动通讯,更没有雷达图像,全靠眼睛观察和经验判断,为了能让田里多下几场透雨,朱杰受得最久的一次,辗转七八个乡镇,吃住山里足有两个月。

退休后,朱杰常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转一转,看新的气象科技成果和新来单位的小同志聊聊新鲜事。眼见着如今气象科技飞速发展,气象人有了“千里眼”,打开手机就可以查到卫星云图,也有了“顺风耳”,一个电话就能知道最新的雷达回波,他深感时代的进步。“气象事业发展真的是每年一个小台阶,十年一个大台阶,我们老一代人越来越落后虽然语气听来略有遗憾,可他带着笑容的脸上,更多的却是欣慰和自豪。(作者:黄冈市气象局 张白云 责任编辑: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