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气象微信
湖北天气微博
e天气安卓版
e天气ios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气象要闻

【中国气象报】健全递进式监测预警服务体系——湖北气象部门全力应对“梅汛期”五轮强降水

7月10日,湖北正式出梅。自6月16日进入梅雨期以来,5轮强降水轮番冲刷荆楚大地,600余座水库超汛限。面对雨情猛、强度高、破坏性强的严峻形势,湖北省气象部门强化组织管理,推行双首席值班制,发挥武汉中心气象台龙头作用,以优质气象服务检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创新技术方法 准确预报降雨落区

强降雨中心究竟在哪?今年梅雨期间,湖北的5次降水过程呈现出雨带摆动大、面弱点强,空间分布不均等特点,导致预报模式结论变化大、订正难度大。因此,准确预报暴雨落区成为关键。

6月29日21时,武汉中心气象台预报大厅里灯火通明,加密会商在紧张进行。“根据观测数据,交叉分析大气环流演变和预报模式,考虑将强降水中心向南调整100公里。”通过交叉分析法,首席预报员李银娥对短期预报产品进行研判,果断将暴雨落区订正到鄂东南。果然,6月29日20时至30日8时,位于鄂东南的嘉鱼县成为本轮强降水中心,嘉鱼潘湾站12小时降水量达405毫米。

7月4日3时,首席预报员黄小彦敏锐地捕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信号,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部海拔1400多米的赤竹坪高山站,风速陡增至6米/秒,南风急流明显加强并持续发展。“当高山站出现这种情况时,地形阻融区域极易出现局地强降水,要高度关注该区域的建始县!”

在他的指导下,预报员运用高山站指标法,快速锁定降雨落区。建始县政府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和叫应服务,提前开展应急处置,安全转移3000余人,实现特大暴雨零伤亡。在应对今年梅雨过程中,武汉中心气象台还创新应用追根溯源法、地形增幅法、回波概念模型法等,助力提高预报准确性。

此外,准确预报预警也离不开扎实的科技支撑。6月1日,湖北新一代短临监测预警平台上线,实现预警信号从制作到发布至用户手中仅需3分钟,空报率较去年减少一半,平均提前量达81.7分钟;随州市气象局自主研发的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安装到全市46个乡镇和市直部门,可随时查阅天气实况、气象服务产品和未来2小时天气预报;监利市气象局充分利用X波段雷达监测,实现预警精细化到乡镇。

强化联防联动 助力群众转移避险

提前通报天气过程、及时启动应急响应、7小时连发3条红色预警信号……6月18日,武汉市江夏区遭遇入梅首场强降水。“小时雨强64毫米!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危险!”江夏区气象局局长刘学春意识到事态严重,该所生产疫苗和血液制品,无菌车间严禁淹水,是武汉市重点保护单位。

从18日20时13分起,刘学春多次叫应郑店街道办主任谢军,提醒加强防范应对,并滚动通报小时雨情雨强,为防渍排涝提供有力支撑;过程期间,江夏区气象局紧急叫应43次,发布逐小时雨情11期……惊心动魄的暴雨之夜过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安然无恙。

“今年,武汉中心气象台实行短临、短期双首席值班制度,根据天气演变趋势,我们及时电话提醒市县气象部门发布预警信号,针对应急管理、水利等相关部门的预报预警也会及时发出。”黄小彦介绍。

为了让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全链条深度融入政府决策,转化为防灾避险的实际举措,今年汛期,湖北省气象部门大力推进应急处置体系建设,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加强联防联动,一次又一次助力转危为安——

6月17日夜间,监利市遭遇大暴雨,市气象局进驻市防办现场办公。在气象部门建议下,市水务局提前开启螺山泵站,加大城区排涝力度,有效避免城区“看海”,确保了城市安全运行和群众正常生活秩序。

7月2日,枣阳市国家气象站小时雨强刷新纪录。从7月2日19时20分起,枣阳市气象局连发3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并电话叫应市领导。枣阳市应急管理局收到气象预警信号,立即对各乡镇进行电话提醒,枣阳市水利局通过预警工作平台向514名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发布预警信息4540条次,各乡镇紧急排查并进行转移避险,共安全转移群众234人。

7月6日傍晚,随州市广水市暴雨如注,红色预警信号接连发出,随州市气象局局长雷涛电话叫应市领导, 各部门迅速组织水库开闸放水并转移群众。因政府联动快速有效,此次暴雨过程期间,广水市共安全转移605人,多个超汛限水库正常泄洪。(作者:代蕊 刘庆忠 唐悦 见报于7月21日《中国气象报》二版头条)(李傲、陈佳雨、高迅芝对本文有贡献 )

原文链接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307/t20230721_566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