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气象微信
湖北天气微博
e天气安卓版
e天气ios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气象要闻

【中国气象报】寻梦守泽 美美与共 ——湖北构建湖泊湿地生态气象服务体系的实践

今年6月,武汉通过“国际湿地城市”认证;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大会)在武汉举办,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江城。

围绕长江大保护和湖北“三江四屏千湖”的生态格局,湖北气象部门积极探索,突出流域、水库、湖泊湿地生态服务重点,推动生态气象业务走深、技术走强、服务走实、成效向好,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构建“绿色屏障” 保障生态安全

“长江大保护,关键在中游”。长江中游蜿蜒900公里,洞庭湖、鄱阳湖、洪湖等国际重要湿地皆位于此。构建江湖关系和谐的长江中游湿地生态安全格局,事关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这一过程,气象服务一路相随。

气象水文条件是长江洪水调蓄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湖泊湿地生态功能的关键因子。从2019年起,湖北气象部门在原有水文水位指标的基础上,创建湿地生态流量水位调节气象预估模型,开展基于生态水位订正的湖泊生态旱涝胁迫等级预估。根据气象部门建立的模型,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修订了梯调规程,调整了汛期浮动水位、最高起蓄水位、下游生态补偿控制水位。

同年12月,首个长江中游湿地生态气象服务众创平台上线,实现湿地生态气象要素监测、生态质量影响评价、生态安全预警预报、湿地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湿地特色景观旅游服务等功能。

今年9月28日,国内首个有关湿地生态气象灾害影响调查的标准文件——《湖泊湿地干旱与洪涝气象灾害影响调查规范》发布,从11月28日起将正式实施。“规范填补了湖北湖泊湿地生态气象灾害调查技术领域的空缺,为开展湖北省湖泊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旱涝风险评估与预警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张丽文表示。

依托精细化气象服务,三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双提升。2021年度,三峡植被生态良好,年平均植被覆盖度为72.6%,居2001年以来第一位;三峡水库连续11年开展促进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生态调度试验,发电量每年增发十几亿度,航运和生态调控能力显著提升。

三峡库区2021年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图 湖北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供图

保护生物多样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目前,全球共有9条候鸟迁飞路线,有3条经过中国。沉湖湿地在其中最繁忙的一条迁飞路线上,作为国内众多珍稀水禽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被生态学专家誉为“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

5月下旬至6月是国际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产蛋孵化高峰期。在今年这一时段,3期青头潜鸭栖息地降雨预报服务材料及时发送至武汉市观鸟协会。

“2020年的洪涝导致武汉牛山湖水位急剧改变、栖息地生态环境破坏,青头潜鸭繁殖失败、数量减少,灾后两年难寻踪迹。”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说,气象预报为及时掌握青头潜鸭栖息地水文情况、制定相应保护方案提供了科学参考。如今,武汉青头潜鸭的数量正逐年上升。

湖北石首,长江天鹅洲故道,麋鹿、黑鹳、小天鹅等野生动物悠然闲适地生活,江豚不时展露身影。在这里,它们获得了从“天眼”到“地基”全方位的气象呵护:利用高分卫星遥感影像、无人机航拍及实地勘察资料,对保护区水体及草场开展遥感监测;在保护区内布设多个自动气象站;开展湿地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标准和麋鹿栖息地暴雨洪涝风险评估……伴随式气象服务,让保护区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天鹅洲周边及长江航道水体变化情况。

气象部门针对麋鹿的生活习性提供的生境管理、繁殖条件预报等服务,为开展麋鹿种群繁衍等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保障。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李鹏飞说:“保护区的麋鹿已从最初的94头繁衍到1700多头,且全部恢复野生习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

打造“诗意江城” 守护蓝天碧水

在盛夏时节,武汉东湖绿道一隅,碧波荡漾,荷香扑面,人在湖边走,鱼在水中游,鸟在湖面飞,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得淋漓尽致。很难想见,曾经暴发的蓝藻“水华”,一度给武汉湖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

深秋的东湖,晨雾缭绕,如梦似幻。冯光柳 

“洪水、低温、干旱都会给湖泊生态带来极大破坏。”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朱津桥表示。

做好“水”文章,让诗意武汉更美好。湖北气象部门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和水质实测数据,形成全覆盖、高频次的湖泊湿地水质反演方法,模型优化后湖泊叶绿素a、溶解氧、总氮反演精度达80%以上;通过构建星空地一体化观测平台,发展水环境多参数协同非监督反演框架,实现不同时空尺度下湿地水质、旱涝灾害影响的高效监测评估。

气象科技赋能蓝天碧水,充分释放“绿色生产力”红利,2020年,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对湿地生态系统综合价值评估显示,武汉湿地在洪水调蓄、水质净化、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等方面的综合价值达到939.75亿元。

如今,丰富的湿地资源和水资源成为承载千万人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主体,从空中俯瞰江城,湿地和湖泊已成为鲜明的城市特色。(来源:中国气象报2022年11月10日一版 作者:李傲 责任编辑:代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