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气象微信
湖北天气微博
hbqxdy.jpg
湖北气象抖音
e天气ios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媒体聚焦

【新华网】气象观测“守塔人” 大山深处绘制“金沙曲线”

新华网武汉5月22日电(陈周璇、何永康、高迅芝)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路口镇海拔752米的高山上,伫立着金沙国家大气本底站。16年来,这里的工作人员每天从工作地点往返生活区累计需要步行2000多级台阶,他们用日复一日的观测绘制出的二氧化碳逐年变化曲线——“金沙曲线”,是研究华中区域温室气体变化规律的重要参考依据。

图为建设在高山上的金沙国家大气本底站。新华网发 何欢摄

据介绍,金沙国家大气本底站是华中地区唯一的大气本底观测站,也是7个国家级大气本底站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金沙国家大气本底站承担着温室气体、气溶胶、反应性气体、酸雨、太阳辐射等项目的全天候高密度观测,观测数据代表华中区域及两湖地区的大气本底特性。

2019年10月,金沙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了观测数据在本地的自主分析,从原来单纯的观测工作,拓展到观测、预报、评估等全链条业务。

“我们对温室气体观测数据的质量要求很高,中国气象局每年定期组织业务巡检。全国7个国家级大气本底站的观测数据,最后会用来形成每年的《中国温室气体公报》。”金沙国家大气本底站副站长岳岩裕介绍,监测对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进而评估“碳中和”效果。

据介绍,金沙国家大气本底站的选址对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要求极高。为保证观测数据准确和周边环境污染影响少,金沙站附近30公里范围内为保护区,其中1公里范围内为人烟稀少的“核心区”。建站之初,保护区内迁走了一家水泥厂。

“金沙站位于武汉、南昌和长沙的三角地带,方圆30公里以内,这座山是海拔最高的,可以保证采集到混合均匀的空气。”岳岩裕介绍,为了减少站内生活对观测的影响,工作人员的生活区安置在离基地有一定高度落差和距离的山下。值班观测员每天需要数次踏上400多级的台阶前往山顶,完成观测任务。

图为2020年冬天,大雪覆盖从生活区前往监测基地的台阶。新华网发 吴栋桥摄

“我是2008年初来到金沙站,那个时候台站的办公室很小,面积不到20平米,主要从事气溶胶的观测和温室气体的采样工作。” 金沙国家大气本底站观测运行科科长吴栋桥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非常感慨:“当时有四个人参与值班,经常一个星期下来都是一个人守着台站。克服孤独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图为吴栋桥在更换载气瓶。新华网发

2020年湖北遭遇疫情。当年1月20日,吴栋桥例行来到台站值班。那段时间山里下了两次大雪,加上疫情期间道路管控,人员进出困难。为了保证监测工作不间断,他独自坚守了50多天没有离开,在实验室定时维护观测器材、处理观测数据以及更换载气瓶。

“我当时只带了一个星期的口粮和衣服,后来的补给来自山下村民和咸宁市气象局。坚持坚持,每天都在心里默念,真的就坚持下来了。”吴栋桥说。

2019年,金沙区域大气本底站正式更名金沙国家大气本底站,同时扩建成为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观测科研和服务基地,观测人员从4人增加到12人,站内设置四间实验室。

吴栋桥介绍,条件的改善对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目前,金沙站的大气成分上传率达到95%以上,可用率达到85%以上。

为应对气候变化,助力碳中和、碳达峰, 2021年4月,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湖北分中心在这里成立。2021年7月,华中区域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也在这里落地。

“目前,湖北省气象局在宜昌和武汉建立了城市温室气体监测站。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温室气体监测站网在湖北省的布局,同时,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双碳’的气象服务工作方案。”岳岩裕说,在未来,金沙国家大气本底站将继续画好“金沙曲线”,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而坚守。

图为金沙国家大气本底站监测基地。新华网发 吴栋桥摄

网址链接:气象观测“守塔人” 大山深处绘制“金沙曲线”

(来源:新华网2022年5月22日 责任编辑:高迅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