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膏腴之地 虾肥米香—湖北潜江气象服务虾稻共作模式出成效
这个时节,边吃小龙虾边喝啤酒的感受,用武汉话来说就是俩字——“虚浮”(舒服)。湖北的虾店人声鼎沸,而全省盛产小龙虾的地方,是潜江市。在当地的虾稻共作模式中,全方位的气象服务已成为助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只有形的手。
进村入户 帮养殖户增收
在潜江市气象局对口扶贫点张金镇铁匠沟村2组邓红安家,主人对气象科技帮助小龙虾养殖一事不吝赞美:“帮了我家大忙了。仅小龙虾养殖和香莲种植两项,我家去年收入就有9万元。”
2017年初,在了解到土地流转、虾稻共作等富民政策后,邓红安一家在种植10.5亩自有土地水稻的基础上,通过气象扶贫人员的协调帮助,又流转34.5亩本村土地进行虾稻共作和香莲种植。
在请教了市气象局农业气象专家、学习了解小龙虾养殖知识后,邓红安结合自身实际细心琢磨虾稻共作技术,通过将收购的较小野生小龙虾放入虾池等方式,增强池养小龙虾的繁殖力,还在环形虾沟边栽种水稻、空心菜等,解决小龙虾供饵、遮阴、避害等问题;并积极学习香莲种植技术,抓准藕带、莲蓬、莲藕的采摘最佳时机。
除了进村入户服务,气象扶贫人员还及时发布《小龙虾养殖专题》,报送给市委、市政府及农业部门等,提出虾苗投放、青苔杀灭、水质调节等方面的建议。
精细服务 让产业链更畅通
“潜江市小龙虾的产业链是最健全的。仙桃市生产的小龙虾,也经常运输到潜江来出口。”湖北泽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蒋维说。
这离不开潜江市8年来的持续探索。当下,潜江市虾稻产业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加工出口、健康餐饮、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完备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小龙虾加工出口占全国的60%。
“天气影响效益,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蒋维指着他那几十亩虾稻共作农用田说。
为更好地向虾稻共作产业提供气象服务,潜江气象部门不仅积极推进小龙虾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安装四要素区域站、水温水质监测站、电子显示屏等相关设备,还在全市16个镇处管理区建立16个区域气象自动站,并重点建设后湖管理区张湾区域站,增加了5个水温传感器,实现远程观测雨情水情。
潜江市气象局还联合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建立潜江小龙虾气象服务平台、视频化小龙虾虾苗放养气象指标,虾苗放养防热、防冻、喂食气象指标,更精细地为虾稻共作产业提供科学支撑。
模式推广 有全方位服务
近几年,虾稻共作模式得到大范围推广,荆州的监利县、黄冈的武穴市、武汉的蔡甸区都建立了虾稻共作新模式。
小龙虾生活在稻田里,可以把稻秆、杂草等作为食物,而小龙虾的排泄物能在来年成为中稻的有机肥料,提升粮食品质,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达70%至80%,收入是单一种植水稻的6倍。
2017年,监利县虾稻共作面积达50万亩,小龙虾总产量为11万吨;武穴市靠虾稻共育种养,年收入过百万的有20多户。
“目前,小龙虾主要还是依靠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天气因素对于小龙虾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需要依靠气象部门的预报预警服务,提供有效措施,促进养殖利益最大化。”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陶忠虎说,气象服务是保障虾稻共作模式化运行的基础。
气象部门通过对虾稻共作农用田内的自动水温观测仪多年测量数据分析,发现水温稳定在12°C左右,气温为10.7°C时,适宜进行虾苗投放工作。因此,自今年3月起,潜江气象部门就开始密切关注气温、水温的变化,为指导虾农进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与此同时,气象部门还把政府相关领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涉农企业等信息纳入信息库,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农业气象产品,为虾稻共作提供全方位的气象服务。(来源:中国气象报 6月4日二版 作者:高迅芝 胡绪焕 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