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气象微信
湖北天气微博
e天气安卓版
e天气ios版
当前位置:首页>>公众互动>>在线访谈

【专家访谈】晴热高温还要持续多久?

受访人:武汉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王珊珊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正研级专家 万素琴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 郭广芬 

      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正研级交通气象服务首席 何明琼

采访人:湖北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 敖银银


记者:湖北省出梅以来晴热高温天气发生发展整体情况,呈现哪些特点?

王珊珊:7月7日出梅以来全省平均气温为30.2℃,平均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5℃)21.4天,分别较常年同期偏高1.9℃和偏多9.9天,均列历史同期首位。7月7日至16日和7月30日至今出现两段大范围持续性高温过程,第二段过程的强度更胜于第一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鄂西北西部、鄂西南北部和鄂东南大部高温日数达25~30天,其他大部15~25天。通山连续高温日数达18天。二是影响范围广。除利川外,全省其他地区均出现高温天气,93%的县市都出现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7℃,保康、黄石、赤壁等22县(市)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三是极端性强。郧阳、竹溪、来凤最高气温、竹溪等5县(市)连续高温日数、十堰等11县(市)日最低气温突破或追平历史记录。竹山8月3日以来已连续8天最高气温在40℃以上,8月8日升至42.3℃,创历史第2高。

记者:接下来全省天气情况如何,高温还将持续多久?

王珊珊:预计8月底以前,全省晴热高温天气仍将持续,高温综合强度将达到历史最强。降水异常偏少,仅16日前后中北部地区有中等强度降水,局部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他时段以午后局部雷阵雨为主。其中11日至15日,高温天气发展的范围和强度将达到峰值,部分站点可能超历史极值,恩施低海拔地区、宜昌、十堰、襄阳、武汉、黄冈、鄂州、黄石、咸宁最高温度可达39~41℃、局部42~44℃,其他地区37~39℃、局部40~42℃;最低气温恩施地区23~26℃、其他地区29~32℃。16日以后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但极端最高气温较15日前略有下降,大部地区高温35~39℃,部分地区40℃以上。

记者:截至目前,全省出现气象干旱的情况?

万素琴:8月10日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全省共有55个县市区出现不同等级的气象干旱(约占68%),干旱主要发生在鄂西北、鄂东南、鄂西南地区。其中房县、丹江口、谷城、通山、浠水5个县达气象干旱特旱等级,竹溪、郧阳、竹山、老河口、枣阳、兴山、建始、恩施、大冶、洪湖、嘉鱼、金沙、黄石13个县达重旱等级,郧西、十堰、保康、神农架、南漳、利川、五峰、江夏、团风、鄂州、黄冈、石首、监利、崇阳、黄梅、阳新、武穴17个县达中度气象干旱。全省国土范围特旱发生面积约6.2%,重旱发生面积约16.1%,中旱发生面积21.0%,轻旱发生面积24.7%。

记者:此轮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造成哪些影响,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万素琴:持续高温热害叠加干旱,影响中稻孕穗、开花授粉、灌浆结实,可能导致中稻、玉米、大豆等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结实(荚)率、粒重下降,造成减产,严重的造成作物枯秆、绝收,棉花蕾铃脱落增加,成铃减少、早哀。需采取以水调温,水稻田保持 8至10 厘米水层,降低冠层和叶片温度;叶面喷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水稻抗逆能力,减轻高温危害,促进籽粒灌浆,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引水灌溉,对于玉米、棉花、大豆旱地作物,以及受旱重的水稻田,应积极引水灌溉,防止高温热害与干旱叠加;加强虫害防治,水稻重点防治水稻两迁害虫和稻纵卷叶螟,玉米重点防治玉米螟和草地贪夜蛾,棉花重点防治棉铃虫和斜纹夜蛾。

记者:今年高温为何“来势汹汹”?

郭广芬:这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今年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强,稳定且维持时间长,与大陆高压合并后控制范围更广。特别是进入8月以来高压中心强度迅速增强,控制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在暖高压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空气较为干燥,不容易形成云,也就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出梅以来全省晴多雨少,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5成,相对湿度较历史同期偏低10%,日照时数偏多5成,有利于地面增温,导致高温持续且强度较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台风活动偏弱。近期,我国近海附近形成台风强度较弱,影响位置偏南,主要在南海及华南一带,登陆台风明显偏少,不利于副热带高压的撤退和断裂,难以形成降温天气,导致全省出现持续性的晴热高温天气。

记者:针对持续的高温,省气象局会发布哪些可供市民日常参考的气象指数?

何明琼:气象条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高温天气可引发中暑,人体感觉闷热不舒适,同时,持续高温期间,用电量和电力负荷猛增,频创历史记录,因此,针对高温天气的持续情况,还可能会发布中暑指数、舒适度指数、用电需求气象条件指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