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气象微信
湖北天气微博
e天气安卓版
e天气ios版
当前位置:首页>>气象服务>>气象科普

连载【原创科普文章】---生活中的气象常识---高考时间为什么改在6月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从1979年开始,每年的高考时间一直固定在7月达20多年,到2001年却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开始,高考时间改为6月。对于这样的变动,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事实上,高考考生能力的发挥除了自身因素以外,还与天气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通常来说,考生在参加高考时,精神较为紧张,若处于温度较高、通风较差的环境中,会加速排汗,体内的水、盐、电解质大量流失,较平时更易中暑。因而,高温天气很可能影响考生正常发挥。而降雨及强对流天气可能影响考生出行,一旦赶考时间过于紧促,考生情绪易产生波动,精神压力便会增大。如果遇到暴雨引发洪涝灾害,最直接的影响是对赶考的考生造成交通不便,有时考生甚至会被临时转移或推迟高考等。这些势必给考生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也给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尤其是7月份,虽然我国不同地区可能遭遇不同天气过程,但高温与降雨因其对考试影响较大,对考生复习应考、组织考试阅卷、家长照顾考生等方方面面都十分不利,留给人们的印象也最为深刻。

为此,气象专家对1995~2000年期间逐年7月5—15日、6月1020日全国31个省会城市的相关气象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比对分析。数据显示,7月515日的平均气温为25.3℃,而6月1020日的平均气温为23.7℃;7月昼夜温差不足9℃,而6月昼夜温差在10℃左右;6月台风的平均发生率和洪水发生率比7月小;6月的相对湿度也比7月低。由此可见,总体上6月要比7月凉快,且暴雨洪涝出现的机率比7月要少,对高考有利。

结合1999年全国政协会上委员提出高考适当提前的建议和气象统计数据,以及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教育部在调查研究、信息比对、反复论证,并广泛听取了中学、高校和各省级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招生考试部门等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将高考时间改在每年的6月。

不过,在6月上旬,也不能忽视极端天气的发生。随着副热带高压北抬,梅雨期提前,江淮流域维持稳定持久的雨带,降水量大,降水持续时间较长,且常出现间歇性的阵雨或雷雨,有时还出现暴雨。另外,冷暖空气相遇会造成局地剧烈天气,产生雷暴、大风、冰雹等天气。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等可能影响交通、电力、建筑物和人身安全,引发内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因此,高考期间,相关人员有必要关注天气预报信息,做到有备无患,确保高考平稳顺利地进行。

                                    来源:生活中的气象常识 (作者:郑治斌、周泽民、王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