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气象微信
湖北天气微博
e天气安卓版
e天气ios版

强化气候变化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担当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体会

 湖北省气象局办公室 陆铭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全会明确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天气气候关系密切。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海平面上升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显而易见。与此同时,经济高速增长,土地、淡水、矿产等资源利用率越来越低,环境污染严重。当气候变化与经济高速增长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相叠加,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都受到威胁。

气象部门有着了解过去、监测现在、预测未来的天然优势,深化气候变化规律研究,提出适应、延缓和减轻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科学方法,是气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贡献;不断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支撑能力、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气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保障作用,是新的历史时期气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和担当。

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不断加强气候变化观测能力建设和气候变化关键科学技术研发,不断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湿地生态修复和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服务,不断推进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不断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支撑能力和水平,不断扩大气候变化知识科学普及工作,多角度地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渗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公众日常生活之中,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是颜值,金山银山是价值。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测,提高气象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减轻气象灾害影响;开展生态系统变化监测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特征分布、演变及物理机制与对水资源、农业、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健康影响等生态文明建设气象相关问题研究,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开展精细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农业气候区划,满足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助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开展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气候论证,减轻城市热岛、狭管效应和空气污染,提高城市防灾能力;开展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气候论证,减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局地气候变化;开展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普查和论证,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开展温室气体监测,建立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方法,为政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提供参考,等等,气象既保障生态环境颜值提升,又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价值提升。

切实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推动落实“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应对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机制;切实扩大气象科普传播力度,进一步引导公众选择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气象部门和广大的气象工作者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