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筑牢防雷减灾第一道防线
筑牢防雷减灾第一道防线
史雅静
国务院印发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了“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任务要求,同时要求气象部门“加强防雷安全监管”。
雷电具有瞬时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等特征,常会对人、畜、建筑物、仪器设备等造成危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至4000人,财产损失达50亿至100亿元人民币。雷电灾害作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被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是筑牢防线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提出的任务要求,坚定不移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进一步筑牢防雷减灾第一道防线。
对接重点行业需求,推进雷电定点监测预警服务。准确及时有效的雷电监测预警,对易燃易爆场所、旅游景区等雷电重点敏感行业的防雷减灾工作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是守住防雷减灾第一道防线的核心和关键。我们要主动加强与这些行业和场所的对接,充分调研了解需求,优化完善雷电定点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高预警准确率,推进雷电定点监测预警服务在重点敏感行业的应用实践。
强化防雷科普宣传,提高全民防雷减灾意识。要面向不同重点人群,有针对性的创作防雷科普产品,结合“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行”等载体,积极开展防雷科普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提高公众防雷意识,提升全社会雷电灾害防御应对能力。
支撑防雷安全监管,提升防雷技术服务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国发〔2016〕39号)文件精神,易燃易爆场所、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和旅游景点等,由气象部门负责其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许可,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气象部门承担着这部分场所的防雷安全监管工作。对标《纲要》“加强防雷安全监管”要求,防雷中心将积极配合主管部门,为全省防雷减灾行政审批、安全监管和社会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防雷中心在开展防雷装置检测、雷电灾害风险普查、SPD测试和雷击风险评估等技术服务时,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把识别风险、排查隐患作为工作重点,把防雷减灾、保护服务单位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工作目标,践行“以防雷减灾为己任”、“让雷电安全入地”的初心使命。(作者系湖北省防雷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主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