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周专题】让科技之光照亮智慧气象 ——写在2021气象科技活动周开幕之际
科技强国,气象万千!
5月22日,2021年气象科技活动周即将在湖北武汉拉开帷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发展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气象从占卜天象发展到运用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精密监测,智慧气象发展得到长足进步。
一秒钟,气象部门高性能计算机峰值运算速度达9.8千万亿次;
一分钟,高空大型气象探测无人机可观测边界层15种气象要素;
一小时,分类强对流短时临近预报产品可更新6次。
在我国,规模大、覆盖全的三位一体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已然建成;“天衍”“天擎”“天衡”“天镜”气象重器守卫民生;我国自主研发的GRAPES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蓬勃发展;数值预报支撑全国建立智能预报服务“一张网”,预报预警准确率大幅提升;第三代全球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准业务运行,模式分辨率和气候预测性能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气象部门围绕重大战略实施和地方发展布局,将科技创新摆在气象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为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和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事业,科技创新水平决定了事业发展成就。推进智慧气象,背后离不开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5G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高速发展,预报预警每提前一分钟,都能拯救更多的生命,预报准确率每提升一点,就能挽回更多的财产损失。
在科技的支撑下,气象服务融入千行百业。已建成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大幅提升预警信息发布能力;环境气象监测预报业务,能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各级气象部门制作发布多种类公众气象服务产品,能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保障。气象科技在助力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与全球气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立足大局、放眼未来,气象科研正在打破“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藩篱。在今年气象科技活动周的重头活动——“暴雨东湖论坛”上,科研机构、高校、业务单位暴雨研究领域的专家将齐聚一堂,聚焦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前瞻性地开展储备性研究,全力提高暴雨定点、定时、定量的预报水平与对气象业务的科技支撑能力,成为科研人才成长的沃土。
长江奔流向大海,科技创新不停歇。展望未来,气象人将不断探索,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锐意进取奋勇拼搏,担当起建设世界气象科技强国的历史重任,让科技之光照亮智慧气象,为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作者:唐悦 责任编辑:高迅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