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气象微信
湖北天气微博
e天气安卓版
e天气ios版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气象要闻

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联合科学试验正式启动


6月18日,2020年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联合科学试验开展首次飞机观测,一架搭载有云雷达和云中水凝物探测仪的飞机从湖北宜昌三峡机场起飞,穿越梅雨锋降水云团进行空基观测,与此同时,位于湖北咸宁的中国气象局长江中游暴雨监测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荆州江陵观测基地通过多种地面观测设备开展联合观测,协同捕捉梅雨锋宏观环境、云微物理和降水观测数据。


(6月11日上午,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联合科学试验启动会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召开,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院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气象局、安徽气象科学研究所、山西人工降雨防雹办,武汉中心气象台、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荆州、宜昌、咸宁市气象局等单位专家及科研人员参加会议讨论。)


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科学试验由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组织,联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江苏省气象局、安徽气象科学研究所、山西人工降雨防雹办等国内外十余家单位和高校,以及武汉中心气象台、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荆州、宜昌、咸宁市气象局等湖北省气象部门相关单位共同开展,试验范围覆盖长江中、下游流域。


(6月18日上午10点10分,湖北宜昌三峡机场,观测飞机首次起飞,项目组成员在飞机上记录相关观测数据。)


试验项目负责人、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所长崔春光介绍,本次科学试验旨在通过针对梅雨锋降水开展地基、空基、星基联合观测,融合应用多元观测数据,探究梅雨锋暴雨中尺度系统动力和热力结构以及暴雨云团的水凝物结构和微物理特征,揭示水汽和环境场条件影响降水云发生发展的机制,对比梅雨锋系统长江中游和下游的结构特征差异,分析研究梅雨锋系统自西向东移动中的变化规律,促进我国强降水预报技术和能力进一步提升。


(6月18日,中国气象局长江中游暴雨监测野外科学试验基地,观测飞机从基地上空飞离后,项目组成员施放探空气球。)

在试验项目启动视频会上,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院士表示,该次联合科学试验通过多家单位联合观测,覆盖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对梅雨锋的观测研究有整体性思路,对提高梅雨锋定量降水预报准确率有重要意义。

(6月15日,荆州江陵观测基地,为保障观测数据准确性,项目组成员对新安装的二维视频雨滴谱仪进行调试。)

本次科学试验将持续整个梅雨期,使用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C波段双偏振雷达、毫米波云雷达、云高仪、雨滴谱仪等多种地面观测设备开展地基观测;同时还启用了搭载有云雷达和云中水凝物探测仪的飞机进行空基观测,用于探测云滴微物理特征及云底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通过卫星遥感进行星基观测,探测梅雨峰的发展情况及移动路径。

据了解,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科学试验是国家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地基、空基联合观测的梅雨锋降水云分析和微物理研究”的延伸,科学试验研究成果将应用到梅雨锋强降水研究和汛期气象服务中。(作者:省公众中心 李傲 武汉暴雨研究所 徐明 责任编辑:代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