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气象微信
湖北天气微博
hbqxdy.jpg
湖北气象抖音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媒体聚焦

【中国气象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丨湖北:防汛抗旱双线“作战”

编者按:5月26日,《中国气象报》头版头条刊发通讯报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丨湖北:防汛抗旱双线‘作战’》,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5月20日至23日,湖北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全省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其中武汉的小时雨强达到95.4毫米。而此前,湖北正在遭遇伏秋冬春跨季跨年气象干旱。

直面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势,湖北气象部门科学研判,精准发力,全力迎战“防汛抗旱+旱涝急转”这场硬仗。

“时”——早研判 抢出足够提前量

此次强降雨来临前,湖北省气象部门就已精准捕捉其踪迹,于5月19日向省委、省政府报送《气象信息专报》。21日,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要求对此次过程及时预警,省长李殿勋强调要早做预警、精准应对。湖北省气象局迅速启动气象灾害(暴雨)三级应急响应,鄂北旱区则同步进入人工增雨抗旱应急服务状态。

22日7时至13时30分,位于仙桃市行政区正中心的排湖风景区气象站累计降水量达294.7毫米。短短6个半小时,10余条临灾警报连续发布。“及时的预报预警,为特大暴雨下确保仙桃段京珠高速公路安全通畅提供了重要保障。”湖北交投京珠高速运营公司仙桃东管理所负责人雷会芳表示。

全省气象部门开展递进式服务,共发布省级预警2期、预警信号554市县次、临灾警报140乡镇次,覆盖2.2亿人次,“叫应”相关责任人2201次;各地暴雨预警信号提前量平均超过3小时,为防汛救灾抢出了足够提前量。

“度”——强联动 旱涝急转巧应对

5月20日,神农架林区红坪镇上空正酝酿一股强对流云团。与此同时,暴雨橙色预警已发送至红坪镇党委书记金良波的手机上,并明确提示:“干旱后的首场暴雨极为危险,须立即排查地质灾害隐患。”

一场挽救生命、与山洪殊死较量的行动就此展开——接到预警信息的红坪镇派出所、公路道班应急组赶赴现场实施临时交通管控,现场设置警戒线并逐车劝离。在山体滑坡前半个小时,100多辆车、上百名游客被劝返或分流,临近危险山坡的3户村民12人得以安全转移。

23日凌晨,武汉暴雨倾盆,全市共有107个街道24小时降雨量超过50毫米。市区水务部门根据气象信息,提前调配各类巡查、抽排车辆、设备安置在各暴雨落区的渍涝点,主要泵站抽排水量达3700余万立方米。迅速启动的“排水模式”保障了早高峰期间道路顺畅和城市平稳运行。

20日至23日,湖北省气象部门每日与省防办、应急管理厅、农业农村厅会商,提前滚动预报暴雨发生的时段、落区和强度,面向省防办和应急管理、住建、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滚动发布气象信息,与自然资源厅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

“效”——准发力 增雨作业缓旱情

5月22日15时4分,一架人工增雨飞机从襄阳刘集机场起飞,抓住有利条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湖北旱情严重的鄂北岗地普降甘霖,作业影响区出现明显降水过程。

21日下午,十堰市气象局派出两组人员分别驻守旱区作业点。22日白天,作业人员密切跟踪天气雷达开展精准监测,抢抓时机,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区域由小雨转为中雨,农田墒情得到有效改善。

21日至23日,湖北气象部门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1架次;在全省旱情最为严重的襄阳、十堰、孝感、宜昌、恩施、荆门等6个市(州)开展地面人工增雨作业48次,累计影响面积约3.97万平方公里,累计增雨量达6013.2万吨。

(唐悦、代蕊、肖世明、余佩瑶、张文言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李傲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