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人事报】绘就“气象万千”的人才画卷
强化政治引领和人才服务,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气象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保证,也是气象人才队伍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这些年来,我国气象人才队伍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在职人员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88%,硕士以上比例达到25%,博士1700余人;拥有两院院士9人,国家人才工程(奖励)人选40余人次,正高级职称专家1800余人,中级职称以上比例超过70%;大气科学专业占比超过51%,初步建成以大气科学为主体、多种专业有机融合的高素质气象人才队伍。气象高质量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天气气候的科学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气象科技发展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统筹发展与安全,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做好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编制实施《气象人才发展规划(2022—2035年)》,重点建设气象预报、气象服务、气象监测、信息技术、业务支撑五支人才队伍,全面实施八项重大人才计划,千方百计成就人才;必须大力加强政治引领,持续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优良传统,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典型,引导广大气象人才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担负起使命责任;必须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加强政治品格和学术道德考核评价,确保人才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用好人才。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必须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围绕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流动、服务等关键环节出实招,着力激发气象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要改革人才管理制度,落实“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要求,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允许用人单位自主界定特殊领域高层次人才、允许用人单位在岗位结构比例内自行调整岗位设置、允许相关单位按照驻在地政策制定实施高层次人才激励方案;要改进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气象人才选拔支持方式,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气象跨学科人才培养,健全气象部门国内高级访问学者研修制度,实施气象专业优秀毕业生接续培养计划,形成合理的气象人才梯队结构和领域分布;要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坚持“四个面向”,破除部门内外人才使用障碍,围绕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远洋气象导航服务等“卡脖子”技术攻关需要,建立跨层级、跨单位调配优秀人才工作机制,推动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要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坚决破除“四唯”现象,健全以学术道德和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充分体现气象特色和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要强化人才激励,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加大对气象业务科研关键岗位、骨干人才和做出突出贡献人才的激励力度,规范用好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奖励政策。
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打造人才高地与创新平台。建设气象人才高地和创新平台是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国家级气象业务科研单位要围绕地球系统数值预报模式、卫星气象、雷达气象、气象信息等重点领域,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吸引和集聚人才作用,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高地;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气象部门要主动融入国家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规划布局,聚焦增强集聚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能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完善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建设气象人才高地;一些气象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要建设集聚气象人才的平台,总体形成一批在气象系统具有引领作用、在气象行业具有集聚效应、在国际气象界具有比较优势的气象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要集中力量办好国家级气象科研院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推进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上海亚太台风中心、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打造一批能够承载一流气象人才的创新平台。
做大做强高层次人才,夯实基层人才支撑。要坚持突出重点,抓两头带中间,补短板强弱项,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气象战略人才力量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培养支撑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培育能挑大梁、当主角的青年科技人才。要完善气象战略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气象战略科技人才负责制,培养一批站在气象科技发展最前沿、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和卓越科技组织领导才能的气象战略科技人才。要围绕重大气象服务保障任务、重大业务工程建设、重大科研项目攻关需求,着力集聚部门内外优秀人才,实行团队牵头人负责制和“军令状”制度,遴选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持续实施气象科技骨干人才海外培养项目和国际组织专业人才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坚持需求导向和以用为本,围绕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精准引进气象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一带一路”气象合作以及地球系统、气候变化等领域探索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努力集聚全球高端气象人才和智力资源。气象事业的“根”在基层。积极解决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中难点问题,在基层台站实施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开展“青年气象人才下基层”活动,建立新入职高校毕业生基层实习锻炼制度,夯实基层气象人才队伍。
(作者系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