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水退劲不松 抢抓时机助恢复——长江流域气象部门投入灾后生产生活保障服务
距离上一轮洪水退去已过去十余天,八月上旬,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国有涨渡湖林场趁着天气晴好,抓紧清理排灌渠里的水草、补种蔬菜,基本恢复了生产生活秩序。
从7月29日起,雨带北抬,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雨暂告一段落,转为高温闷热天气。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抓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的同时,精心谋划灾后重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要认真做好受灾困难群众帮扶救助,防止因灾致贫返贫。”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雨停了、水退了,路通了、家安了……持续紧盯强降雨监测预报预警,全力保障防汛救灾,长江流域气象部门抢时间、抓关键,有针对性地开展气象服务,为灾后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添助力。
帮扶救助显本色——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在7月暴雨期间一度停电、停水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小河村,如今万家灯火再次点亮,供水恢复正常。
“抢险不等人,防灾避灾也是护佑家园。”恩施州气象局驻小河村第一书记刘克怀清楚地记得,在雨情最严峻的那晚,清江水位持续上涨,全市拉响了防空警报,大龙潭水库开始泄洪。
那天,刘克怀一夜没睡。清晨5时,他冒雨驱车赶往红岩坎地质滑坡点。进村山路因为塌方被阻断,他又自驾小船走水路赶到村里,同村干部组织村民紧急撤离,并联系镇干部设置临时安置点。随后,又引导村民开展灾后自救。
“水退劲不松,把灾损补回来。”在湖南,湘乡市气象局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深入定点扶贫村西冲村,看望贫困户、排查风险,帮助受灾贫困户开展灾后生产生活自救。
“老表,这次暴雨咱们乡受灾较重,退水也慢,现阶段难以种植晚稻,可改种秋马铃薯、大豆等旱粮作物或速生蔬菜。”8月3日,在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莲湖乡朱家村的水稻田里,县气象局驻村干部余渊杰一边叮嘱农民,一边送上最新的灾后生产自救农气建议。
在南方,受前期降雨影响地区的江河湖库水位高,堤防工程经历长期浸泡,退水期极易发生垮塌险情。江西、安徽、湖北等地气象部门印发灾后重建气象服务工作通知,统筹部署防汛抗旱和灾后恢复重建气象保障等工作。
在洞庭湖畔、鄱阳湖区,在江淮两岸,在荆楚大地,干部群众不等不靠,守望相助,通过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隐患排查和联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科学看天增信心——抓住时机抢种补种
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科学指导是关键。
出梅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农业气象服务团队第一时间深入全区农业基地,走访繁荣瓜果蔬菜试验基地、庄市蔬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科奥农业基地,与农业大户就近期梅雨天气对作物的影响、农业气象保险、农气服务指标和智慧农业等方面事宜面对面交流,听取气象服务需求和建议,并现场指导农户通过“智慧农业”App获取精准有效的气象预警和农气服务。
重庆市万州区气象局农气人员深入高峰、甘宁、龙沙等水稻主产地察看灾情,一对一指导农户抢救倒伏、被淹水稻;铜梁区气象局联合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邀请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指导再生稻生产管理。
强降雨导致许多稻虾田发生了漫塘,小龙虾逃逸、水稻被淹。如何做好灾后稻虾田的管理?8月6日,湖北省荆州市气象局联合长江大学、市农业农村局在市高新区智慧气象示范农场里进行直播。看到农户的线上提问,长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朱建强提醒他们根据高温持续时间,适时调整晒田天数及养殖沟水位。“接地气”的直播节目吸引1.37万名网友观看。
抢种补种,千万斤良种投向沃野。受洪水冲击的农田基础设施得到紧急抢修;因灾绝收的田块及时补种了绿豆、蔬菜等农作物;经过引导,对圩堤内地势低洼的耕地,农民适时调整种植结构,用芡实、莲藕等适水性作物替代玉米、大豆等……一幅幅鲜活的灾后农业生产图正徐徐铺展开。
优化服务求实效——硬核措施落实到位
8月1日9时30分,位于安徽省阜南县的蒙洼蓄洪区正式开闸泄洪。目前,淮河干流8个行蓄洪区均处于退水状态。
洪水过后,环境潮湿,各类传染疾病极易传播,及时做好退水后的防疫消杀工作至关重要。为此,湖北恩施、安徽阜南、江西鄱阳等地气象部门积极做好防疫消杀工作——防汛不感染、灾后无大疫,也是安全度汛的重要内容。
针对梅汛期强降雨对杨梅采摘、叶菜生产的不利影响,浙江气象部门强化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理赔气象服务。截至7月31日,湖州市长兴县杨梅采摘期气象指数保险完成理赔,1487户梅农获赔782万元。
8月4日至6日,安徽省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联合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阜阳中心支公司等单位组成专家团,走进沿淮行蓄洪区开展灾后农业气象服务,深入行洪区阜南县王家坝镇和谐村马堰庄台、蓄洪区颍上县王岗镇姜塘湖、姚庄村,并从农业生产补改种、气候光热水资源、农业保险理赔政策等角度,结合当地实际生产情况给予指导并提出建议。芜湖市气象局于8月7日启动河蟹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工作,联合抓实灾后渔业生产。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组织部门内外专家会商讨论,发布决策服务信息《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做好灾后农业生产自救》,系统分析影响全省后期改种补种的热量条件、作物有效生长期,并对寒露风进行预测,筛选出了适合今年“早翻秋”的品种,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做好灾后农业生产自救的决策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农业救灾恢复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湖北五峰柴埠溪大峡谷景区到湖南吉首矮寨奇观旅游区,一次次灾害防御应急措施及设备检查和防雷检测,迅速拉紧灾后恢复生产和重振旅游业气象保障的服务链。
大战还在继续,大考仍在进行,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各地气象部门行动有力有序。(张洪刚、曾彦彦、黄颖、程荣梅、彭钰媛、孙振山、易黄鹏、叶佩、罗先猛、杨明伟对本文有重要贡献)
(来源:中国气象报 2020年8月18日一版 作者:王亮 高迅芝 张晓晨 王兵 责任编辑:高迅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