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原创科普文章】---生活中的气象常识---“秋老虎”天气的成因
“秋老虎”天气是指立秋以后的回热天气或气温不降的高温天气,是我国民间的俗称,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时间约7~15天。这种天气出现时,连日晴朗、日照强烈,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
在“秋老虎”天气下,白天和夜间温差相对增大,人体对湿度的感觉相对来说没有夏天那么潮湿,天气状况比较好,白天的温度比较高,而夜间的温度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凉一些,这种天气状况一般就是“秋老虎”的典型特征。
“秋老虎”天气,虽然气温较高,但还是有别于盛夏的酷热,总的来说湿度小,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因此人们的感觉不至于太闷,但是却会很“燥”,容易上火。
形成“秋老虎”天气的主要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过程中出现异常,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的地区,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纬度、海拔高度不同,因此,“秋老虎”持续时间有明显的不同,越往北持续时间越短、结束得越迅速。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令。有时“秋老虎”来了去,去了又回头。
面对“秋老虎”天气,人们只要注意饮食,及时增减衣物,增强自身体质,“秋老虎”是完全可以降服的。
来源:生活中的气象常识 (作者:郑治斌、周泽民、王晓莉)